20

欢迎来到成都普济中医药研究院中医门诊部!

消费质量报荣誉
成都普济中医药研究院中医门诊部简介
消费质量报荣誉
当前位置: 首页> 疾病诊疗> 肝肿瘤

​普济中医庞小平:肝腹水的中医治疗方案

文章来源:成都普济中医药研究院中医门诊部发布时间:2025-03-26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偶尔听闻身边有人被肝病困扰,而肝腹水作为肝硬化等严重肝脏疾病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常见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健康。许多患者在面对肝腹水时,往往充满恐惧与迷茫,四处寻求有效的治疗方法。今天,我们特别邀请到成都普济中医药研究院的庞小平主任,为大家深入剖析肝腹水的中医治疗方案,探寻传统中医在对抗这一顽疾时的独特智慧。

肝4.png

肝腹水,简单来说,就是腹腔内积聚了过多的液体。当肝脏功能受损严重,无法正常维持身体的液体平衡时,就容易引发肝腹水。患者可能会出现腹部膨隆、腹胀难忍、下肢浮肿等症状,行动不便,苦不堪言。西医在治疗肝腹水时,多采用利尿、抽腹水等方法,但往往存在易反复、副作用大等问题。而中医,作为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医学瑰宝,在肝腹水的治疗上有着独特的理念和方法,它从整体出发,注重调整人体阴阳平衡,或许能为肝腹水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一、中医对肝腹水病因病机的认识

中医认为,肝腹水的形成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密切相关。肝脏主疏泄,若肝气郁结,疏泄失常,就会影响脾的运化功能。脾失健运,水湿不能正常代谢,内生积聚。同时,肾主水,肾阳不足则无法温煦脾阳,进一步加重水湿停滞。如此恶性循环,导致水湿在腹腔内潴留,形成肝腹水。此外,瘀血阻滞在肝络,也会阻碍气血运行,加重水液代谢障碍。

二、中医治疗肝腹水的常用方法

中药调理:庞小平主任介绍,根据患者具体的症状、体征以及舌象、脉象等,中医会辨证论治开具个性化的中药方剂。比如,对于脾虚湿盛型的患者,常用的药物有白术、茯苓、泽泻等,以健脾利湿;对于气滞血瘀型的患者,则会使用柴胡、枳壳、丹参等药物来疏肝理气、活血化瘀。通过中药的综合调理,恢复肝、脾、肾三脏的功能,促进水液代谢。

针灸治疗:针灸也是中医治疗肝腹水的有效手段之一。选取特定穴位,如足三里、三阴交、中脘等。针刺足三里可调节脾胃功能,促进运化;三阴交能滋补肝肾,调节水液代谢;中脘穴则对胃肠功能有良好的调节作用。通过针刺这些穴位,疏通经络气血,辅助中药更好地发挥作用,减轻腹水症状。

艾灸辅助:艾灸具有温通经络、散寒除湿的功效。对于一些阳虚水泛型的肝腹水患者,艾灸神阙、关元等穴位,可以提升人体阳气,增强脏腑功能,改善水液代谢。它就像给身体注入一股温暖的力量,助力身体恢复正常的水液循环。

三、中医治疗肝腹水的优势

中医治疗肝腹水注重整体调理,副作用小,能在改善腹水症状的同时,提高患者的整体身体素质。与西医单纯消除腹水不同,中医从根本上调整人体脏腑功能,降低腹水复发的几率。而且,中医治疗手段多样,可根据患者个体差异灵活组合,为患者提供更贴心、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肝腹水的治疗是一个综合的过程,中医治疗虽有显著优势,但也需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必要时与西医治疗手段相互配合。患者在接受治疗的同时,也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低盐饮食、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心情舒畅等。对于肝腹水高危人群,如肝硬化患者,更要定期体检,早发现、早治疗。中医治疗肝腹水为广大患者提供了一条独特的治疗路径,相信通过科学的治疗与积极的生活方式调整,肝腹水患者能够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重获健康。

免责声明: 文章中所展示的图片均为人工智能生成。若这些图片存在版权问题或不适用于商业用途,我们将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一经指出,将立即删除相关图片,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咨询电话: 028-87072648

医院地址:成都青羊区二环路西二段10号附12号

备案编号:蜀ICP备17016549号-5

版权所有:成都普济中医药研究院中医门诊部(成都普济中医药研究院)

川公网安备51010502014582

成都普济中医药研究院中医门诊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