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成都普济中医药研究院中医门诊部!

成都普济中医药研究院中医门诊部简介
当前位置: 首页> 肿瘤知识

肿瘤患者常听到中医说“虚”、“瘀”、“毒”,究竟是指什么呢?

文章来源:成都普济中医药研究院中医门诊部发布时间:2024-09-13

在博大精深的中医理论中,“虚”、“瘀”、“毒”是三个重要的病理概念,它们各自承载着独特的内涵,对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具有深远影响。

把脉.jpg

    虚    

中医所谓“虚”,并非指形体之虚无,而是指人体正气不足,脏腑功能衰退的一种状态。正气,是中医理论中对人体生理功能及抗病能力的总称,涵盖了阴、阳、气、血、津液等多个方面。

当正气不足时,人体便会表现出一系列虚弱、衰退的征象,如乏力怕冷、头发斑白、皮肤松弛、头晕目眩、自汗等。

根据具体亏虚的不同,虚可分为阴虚、气虚、血虚等多种类型。阴虚者阴液不足,常有午后发热、手足心热等症;气虚者元气不足,易感疲倦乏力;血虚则血液亏虚,导致面苍唇淡、心悸失眠等。

治疗虚证,中医强调“虚则补之”,通过辨证施治,运用相应的药物和疗法,以恢复正气的充盛。

摄图网_501128171_wx_手拿药材特写(企业商用).jpg

    瘀    

“瘀”在中医中通常指瘀证,是由于血液运行不畅,瘀积凝滞而形成的一种病理产物。瘀血一旦形成,便会影响气血的正常运行,导致疼痛固定、瘀斑、肿块、出血、肌肤甲错等症状的出现。瘀证的形成原因多样,包括气滞血瘀、寒凝血瘀、热毒瘀血、气虚血瘀、痰湿瘀阻等。

治疗瘀证,中医主张“活血化瘀”,通过运用行气、温阳、清热、补气、化痰等方法,以促进瘀血的消散和气血的畅通。

摄图网_507732059_wx_桌子上准备打包的中药材(企业商用).jpg

    毒    

在中医理论中,“毒”是一个具有鲜明特色的概念,其含义广泛而深刻。一方面,“毒”可指具有强烈传染性并能引起广泛流行的致病因素,如疫毒;另一方面,“毒”也可指某种有毒的致病物质,如蛇兽毒、虫毒等。

此外,“毒”还可泛指那些能导致急、危、重证候的六淫邪气,在聚集、蕴结、壅阻等状态下所表现出的强烈致病能力。内毒则是指由脏腑功能失常、气血运行障碍所产生的病理产物,如瘀毒、痰毒、湿毒等。

中医治疗毒邪所致疾病,强调“以毒攻毒”或“解毒驱邪”,通过运用具有特定功效的药物和疗法,以清除体内的毒邪,恢复脏腑功能的正常。

“虚”、“瘀”、“毒”在中医理论中各自承载着独特的内涵,对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通过深入理解这些概念,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中医的病理机制,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加精准的指导。

普济中医药研究院图片.png

咨询电话: 028-87072648

医院地址:成都青羊区二环路西二段10号附12号

备案编号:蜀ICP备17016549号-5

版权所有:成都普济中医药研究院中医门诊部(成都普济中医药研究院)

川公网安备51010502014582

成都普济中医药研究院中医门诊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