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成都普济中医药研究院中医门诊部!
文章来源:成都普济中医药研究院中医门诊部发布时间:2023-10-23
川派名老中医杨成平认为,痰湿凝聚是肿瘤形成的病机之一;痰湿指的是机体失其正常运化而停积于体内的病理产物;由于痰湿随体质、疾病性质而有热化、寒化之异,形态则上有粘稠之分;《圣济总录》云,“若三焦气塞,脉道壅滞,则水饮停聚不能宣通,聚而成痰饮,为病多端”;水湿痰饮依其性质、体内不同部位的受侵以及成因可分为寒湿、湿热、痰、饮、水肿等五种类型;所以,湿浊郁积肌体日久,便成湿毒,湿毒积于肠间,可致“湿毒便血”;郁于肌肤,易生疮痛;湿聚、湿毒是肿瘤的诱发因素之一;痰湿成因主要有五。
杨成平教授认为,痰湿成因之一是脾土虚弱,清者难以上升,浊者难以下降,留于中焦,停滞膈间,内积为饮,凝聚为痰;脾为痰饮水湿产生之源。
痰湿成因之二是肺失宣肃,治节无权,津液不能输布.内聚而成水湿痰饮;若肺脏有热,还可以炼液成痰;还可以因脾肾阳虚而导致“水泛为痰”,“上渍于肺”;故常有“肺为贮痰之器,脾为生痰之源”的说法。
痰湿成因之三是命门火衰;肾主调节水液而司开阖,开阖不利,水湿停积,聚而为痰;命门火衰,不能温运脾阳,即所谓的“火不生土”,造成津液不能运化,积聚水湿,流遍肢体,酿成痰浊,即为痰湿;
张景岳在《景岳全书·痰饮》中指出,“盖痰即水也,其本在肾,其标在脾。在肾者,以水不归源,水泛为痰也。在脾胃,以饮食不化,土不制水也。”
痰湿成因之四是肝失疏泄;肝主疏泄,肝的疏泄功能有保持全身气机畅通的作用,津液是靠气的推动而运行全身;肝气条达,则气行津也行;肝失疏泄,则气滞津停而成痰饮;肝气失于疏泄,气机流行不畅郁聚生痰。
杨成平教授认为,痰湿成因之五是三焦气化失常;三焦具有通利水道的作用,三焦气化失常,或者气机闭塞,水液则无法正常运化,停留而成水湿痰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