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成都普济中医药研究院中医门诊部!

医院新专利
消费质量报荣誉
成都普济中医药研究院中医门诊部简介
当前位置: 首页> 肿瘤知识

肝脓肿来袭有何征兆?成都普济程文主任详解症状与检测方法

文章来源:成都普济中医药研究院中医门诊部发布时间:2025-04-19

肝脏,作为人体的 “化工厂”,默默承担着代谢、解毒等重要功能。一旦肝脏出现问题,身体就会亮起 “红灯”。肝脓肿,这个听起来陌生的疾病,近年来发病率逐渐上升,不少人深受其扰。它就像潜藏在肝脏里的 “隐形炸弹”,若不及时发现和治疗,可能引发严重后果。今天,成都普济中医药研究院的程文主任将带我们深入了解肝脓肿的症状与检测方法,帮助大家早发现、早治疗。

肝13.jpeg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会偶尔感到身体不适,比如发烧、腹痛,往往以为是小毛病,休息一下就好了。然而,有些症状可能是肝脓肿发出的 “预警信号”。肝脓肿是由细菌、真菌等病原体感染肝脏,导致局部组织化脓性炎症。由于肝脏在人体的重要位置和复杂功能,肝脓肿的症状表现多样且容易与其他疾病混淆。这就使得不少患者错过最佳治疗时机,病情加重。因此,了解肝脓肿的典型症状和有效的检测方法至关重要。

一、肝脓肿的常见症状

发热与寒战:发热是肝脓肿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多数患者体温可高达 38℃ - 40℃,且伴有寒战。这是因为病原体入侵肝脏后,引发身体的免疫反应,免疫系统释放细胞因子,导致体温调节中枢紊乱。这种发热往往呈持续性,即使服用退烧药,体温也可能反复升高,与普通感冒引起的发热有所不同。

肝区疼痛:肝脏发生脓肿后,随着脓肿的增大,会对周围组织产生压迫,从而引起肝区疼痛。疼痛多为持续性钝痛或胀痛,部分患者疼痛较为剧烈,尤其是在深呼吸、咳嗽或体位变动时,疼痛会加剧。有些患者还会感觉右肩部或背部出现放射性疼痛,这是因为肝脏的神经支配与肩部、背部的神经存在联系。

消化道症状:肝脏的病变会影响消化功能,导致患者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等消化道症状。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腹泻,这是由于肝脏分泌的胆汁减少,影响脂肪的消化和吸收,进而引起肠道功能紊乱。长期的消化道症状会导致患者营养摄入不足,出现消瘦、乏力等全身症状。

黄疸:当肝脓肿严重影响肝脏的正常功能,导致肝细胞受损或胆管受压时,会出现黄疸症状。患者的皮肤和巩膜会发黄,尿液颜色加深,如同浓茶一般。黄疸的出现通常意味着病情较为严重,需要及时进行治疗干预。

二、肝脓肿的检测方法

血液检查:通过血常规检查,可以发现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尤其是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这表明身体存在炎症反应。同时,肝功能检查会显示血清转氨酶、胆红素等指标异常,反映肝脏功能受损情况。此外,C 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等炎症标志物水平也会升高,有助于判断感染的严重程度。

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超声是诊断肝脓肿的首选方法。它能够清晰地显示肝脏的形态、大小以及脓肿的位置、大小、数量和内部回声情况。在超声图像上,肝脓肿表现为液性暗区,边界相对清晰,内部可见细密光点。超声检查操作简便、无创、价格低廉,还可动态观察脓肿的变化,对治疗效果评估也有重要价值。

CT 检查:CT 检查对肝脓肿的诊断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它可以更清晰地显示脓肿的细节,包括脓肿壁的厚度、强化情况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在 CT 图像上,肝脓肿呈低密度影,增强扫描后脓肿壁会出现环形强化,而中心坏死区无强化。对于一些超声难以明确诊断的病例,CT 检查能够提供更可靠的诊断依据。

穿刺抽脓:在超声或 CT 引导下进行肝脓肿穿刺抽脓,不仅有助于明确诊断,还能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通过穿刺抽取脓肿内的脓液,观察其颜色、性状,并进行实验室检查,可确定病原体类型,为后续的抗感染治疗提供精准的用药指导。

了解肝脓肿的症状与检测方法,是守护肝脏健康的重要一步。当身体出现上述可疑症状时,千万不可掉以轻心,应及时前往正规医院就诊,进行相关检查,以便明确诊断。一旦确诊为肝脓肿,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遵循个体化治疗方案,包括抗感染、穿刺引流等。同时,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不洁食物,预防病原体感染;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身体免疫力,降低肝脓肿的发病风险。肝脏健康无小事,只有时刻关注身体发出的信号,掌握科学的防治知识,才能让我们的肝脏保持良好的运转状态,享受健康生活。

免责声明: 文章中所展示的图片均为人工智能生成。若这些图片存在版权问题或不适用于商业用途,我们将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一经指出,将立即删除相关图片,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来诊路线

查看更多

联系地址:成都青羊区二环路西二段10号附12号

咨询电话:028-87072648

咨询电话: 028-87072648

医院地址:成都青羊区二环路西二段10号附12号

备案编号:蜀ICP备17016549号-5

版权所有:成都普济中医药研究院中医门诊部(成都普济中医药研究院)

川公网安备51010502014582

成都普济中医药研究院中医门诊部公众号